最初,人們的理財方式是銀行存款。后來銀行推出理財產品,人們在去銀行存款時,或是被銀行的這項新業(yè)務吸引,或是被銀行的工作人員推薦,從而購買。再后來,人們開始了解了股票、基金、債券。

直到今天,投資理財的方式花樣翻新,種類繁多,有余額寶、各種P2P網貸平臺,如:“宜人貸”、“陸金服”、“愛錢進”、“拍拍貸”等等。近日還有消息稱微信也將上線“零錢通”,在理財市場中分一杯羹。

但是這些新興的理財方式貌似是年輕人“獨有”的,大多數的老年人因為年齡和經歷的原因而不敢或者不愿去嘗試這些新出現的理財方式,總覺得資金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齊魯財富網(www.qlmoney.com)通過各大銀行官網查詢,整理出了一些數據。

2017年五大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交)的活期存款利率為0.3%。這也是國內大多數銀行的年利率數據。除此之外,招商銀行、上海銀行、徽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北京銀行的年利率為0.35%。廈門銀行相較于這些銀行還要再高一些,可以達到0.385%。最高的要數泉州銀行,年利率可達0.42%。